去年 7月4日(美东时间)美国国庆节(Independence Day)那天,我驾车前往西点军校"观光"。开了约3个小时车,经过著名旅游度假胜地熊山,来到了橙县西点镇——西点军校的所在地。
西点军校因西点镇而成名,英文WEST POINT,位于纽约北部约50英里,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哈德逊河西岸,哈德逊河成"S"状流经西点,流水急速。用灰色花岗岩石头垒砌成的"西点"建筑楼群隐没在重重山林中,居高临下,扼守着哈德逊河,有"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"之势。乔治•华盛顿曾认为西点是美国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块阵地,是"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"。
人们关注西点,大都津津乐道其"美国将军的摇篮"。不错,她培养了约5万名学员,其中有2位总统(格兰特、艾森豪威尔)、5名五星上将在内的3700多名将军,美军名将格兰特、罗伯特•李、潘兴、巴顿、艾森豪威尔、麦克阿瑟、阿诺德、布莱德利等都毕业于该校。她还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、企业家、工程学家、科学家、教育家和艺术家。
在西点校园,除了感受"美国将军的摇篮"的氛围,我更品味精神层面的东西:"职责、荣誉、国家"的西点校训,代表"上帝"洗礼西点学员心灵的教堂,慰籍西点死难将士的陵园,等等。
西点军校既是美军荣誉的象征,也是美国参加或发动战争的象征,记载着美军的悲哀。
西点军校内有一片陵园,建在半山上,山林环抱。它的正前方长流不息的哈德逊河,就像不死的灵魂飘向远方。西点陵园占地面积很大,随着死难者人数的增加还在不断扩大。其宏大的规模,堆积着巨大的伤亡和心痛,令人咂舌。一眼望去,大片墓碑,高低不一,参差不齐,似乎表征着等级的差异。
西点陵园冷清、肃穆。下面就是汇入大海的哈德逊河,那些亡灵却听不到揣急的流水声,惟有一阵阵从山林里吹来的冷风,夹杂着树叶的哗哗声。毫无生气的陵园里,只有少数墓碑前零零落落的摆放着鲜花,墓碑上方飞满了蚊虫。
只有西点学员死后才可以安葬在西点陵园。迄今为止,那里已安葬着4000余名毕业于西点的死难官兵,占了西点全部毕业学员的8%。其中既有将军,又有士兵,但少有名将。匪夷所思的是,没有一名五星上将落户西点陵园,5名西点毕业的五星上将则没有一个安葬于此。第一位五星上将潘兴,安葬在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阿灵顿国家公墓;五星上将阿诺德安葬在加里福尼亚州索诺玛市;一代英雄、五星上将麦克阿瑟, 按其遗嘱要求长眠于其母家乡维珍利亚州的Norfolk;作为唯一五星上将的总统,艾森豪威尔葬于堪萨斯州阿比林城;被誉为"大兵的将军"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安葬在华盛顿阿灵顿的无名英雄墓地。二战名将巴顿死在英国,死于北爱共和军之手,而因为"从战争开始起就没有死亡的美国士兵运回国的先例",让他的灵魂留在了英国。
西点陵园记载了一部完整的美国战争历史。那里安葬着美国历次战争中死难的西点学员。在那里,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美国南北战争的惨烈,而且可以追溯19世纪的美西战争、第一次世界大战,更可以看到二战以来的美军战争步伐和规模,二战不说,美国人称作的韩战、越战和现在仍在旷日持久进行着的伊拉克战争、阿富汗战争,留下的亡灵占了主要位置。
西点陵园的墓碑,从豪华到简陋,刻着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,从详细的描述到寥寥碑文,各色各样。其中既显示不同死难者家庭的富裕程度,又代表着他们高低悬殊的官阶等级。新建的墓碑主要是伊战、阿战的死难者。这些新墓碑前有的还置放着鲜花,那是亡灵的亲人刚刚寄托了哀思。这些个墓碑大都简陋、矮小、单薄、文字单调,显示他们大都是出身普通、官阶较低。其中还有去年刚毕业的学员,年龄最小的刚满18岁。呜呼哀哉!
在这里,仿佛看到了一部血腥的战争纪录片,无数英魂激荡在硝烟弥漫之中;仿佛听到了年轻死难者的母亲在悲伤地呼唤他们孩子的名字;仿佛从这些墓碑中爆发出来阵阵呐喊:"停止战争"!
Read More